由于职业原因,早年有幸深入接触过几位相当强劲的成功人士
他们完全符合人群对于「悟性高」的认知
在不曾涉猎过的领域,你举一他们很快就能反三
个别难懂的,你刚准备揉碎了给ta细细地讲
不好意思——ta听一半就能自己把核心给挖出来
常常是我才堪堪讲过一半,他们眉头渐渐松开,点点头“哦~这样啊~”
接着慢条斯理把话接过去,开始试着自己讲一讲
我一听,还真是我接下来打算要讲的内容——而且还是删繁就简版(???
反正就是非常有意思哈(在专业领域被新玩家快速击杀,你感受一下这酸爽的挫败感·····
那几位的另一共同特点是合作能力极强——能快速摸清发言人话语背后的实际意图,找出真正的需求和冲突点
最强的那位不显山不露水,却能在高度冲突的多方对话中让大脑全程飞速运转
而且实际效率不赖
不管是「入场时机的选择」还是「讲话内容本身」都堪称完美,滴水不漏
总之都是擅长洞察、整合多方利益诉求和减少高层之间非理性内耗的能人异士
虽然多数人终其一生都达不到他们的修为(毕竟都是千年老狐狸)
但是他们思维上的几个特点,私以为真的非常有借鉴价值
首先,那几位是都极端地「不以自我为中心」
跟得久了就能感觉得到
当对方讲话(包括抱怨和咒骂)时,他们思考得最多的都是“ta出于什么目的会这么讲”
而不是“我要怎么回答”或者“ta是不是讨厌我“
当他们自己开口了,那就真的是半点不挟带个人情绪
无论是回应内容本身,还是表情、语气,都在为「最终目的」服务——基本不理自己的情绪
不会为了「出一口气」而说出与达成目的无关的话,除非不出这口气会造成不良后果(所以他们在自己的下属中口碑相当好,能服众)
究其根本,他们就是做得到「无我」
其中一位曾同我说过,他年少时是非常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不管做点什么事,都觉得别人在注意自己
他人随便什么话,他就疑心那人针对自己
课业之外,所剩不多的精力都耗在和自己左右手互搏上了
等后来被生活暴打了一次又一次,他才渐渐悟出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日子要过,每个人都只关注自己,所以他人的世界里,我不过是路人丙,人家是没精力关注我的
总以为旁人在关注我、针对我,究竟能作什么人?能成什么事?
过度关注自身的人,是注定要招致失败的。”
他这段话陪了我很多年,真的非常对。
二,都极度尊重自己的人生现实
其实后来想想,这几个老狐狸之所以那么精,而且一精精了这么多年,和这点真的脱不开关系
不知道怎么阐述这一点,观感是相当奇妙的
拿其中一位来说吧,今天就叫他作A好了
A是山村出身的(是真·山村,为避免地区歧视,具体就不透露了)
但这里要说的不是他出山进城、乘风破浪的故事(毕竟他一没钱没背景的人怎么杀到那个位置我是真不知道哈……
印象中当时我们是去扶助一个贫困县的高中
记得县里的人都很热情,红地毯硬是给铺得到处都是,又是金剪子又是大红彩球,咋咋唬唬一顿热闹的
那天回市里的路上聊着聊着,我还感叹了一下自己的高中生活
结果大佬A突然问我“你高考考了几回?”
我懵了,哪有这么问人的?(其实他才问完司机就笑起来了,我那叫一个懵
当时坐副驾驶的吴姐笑着帮我解围:“她这反应肯定是只考了一回啊~还能两回啊?”
我连忙补了个笑容,“确实是一回哈~”
我心虚了,暗戳戳估计他是复读了一回的
然后吴姐又问我,“知不知道你老板考了几回?”
他们三个都不约而同笑起来,我窘迫得不行
“两回?”
我说完,A似笑非笑,自己抬手比了一个耶✌️
然后冷不丁就就多竖了一根
“三回?!”年少的我当场震惊了,他们仨都快活地大笑起来
那天笑过就过,没有深谈,是之后聊起来,我才知道这位大佬何至于读了三回高三
他说当年自己做题是抱着“求知心态”的——哪怕这个知识点不重要、这种题几乎不可能出,他也要花大把时间去做
背诵是挑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去背,至于考纲要求的——他不感兴趣,也背不下
“那时候总以为自己是在「求知」,却忘了这是一场应试教育。
高考按着考纲来,做那么多题为的是高考,不是为了求知解惑——那是素质教育的事
我一个山里娃,在资源极度贫瘠的当年,不该朝应试教育以外的方向用力
这个道理吧,现在说起来轻描淡写哈,但当年是真的不愿意认
那时候不尊重自己作为山里娃的人生现实——所以人生和现实都在暴打我。”
有趣的是他后来考到广东了,开学不久室友们就老爱调笑他的山区口音
他也不恼,一边认真纠正自己的普通话,一边跟着舍友看粤语片,下功夫去听白话、学白话
“要尊重现实的嘛,我的口音人家没听过,人家是真觉得这口音搞笑。
我一个外乡人来这里上学,不会讲白话就很难融入,这也是一种客观事实
自卑或者敌视他们,究其根本都是在怨、在内耗,要尊重现实,接受现实,再融入现实,积极改变自己的处境。”
值得一提的是,最后这句话——尊重现实,接受现实,融入现实——他不是说着玩玩立人设的
有过几次都是那样险——大家熬了很久的项目明明要成了,但局势一变,事情眼看着要被卡死在这最后几步
遇到这种事,基本整个项目组都会一下子提不起干劲,怨声载道
但他不会的——不仅仅是不会怨怼、不会朝我们发火
而是未至最后一刻,可能奏效的一切方法——哪怕是已经不欢迎他的饭局——他也会硬着头皮去试一试
当噩梦成为现实奔向他的那一刻,他连一句“卧槽”都不会有,直接撸起袖子跟现实开干
后来真的有感觉到,他们之所以一点就通
是因为他们发自内心地接受每个领域、每件事背后的客观逻辑和现实
也尊重这些逻辑和现象作为一种现实而存在
最多问“为什么?”,绝不说“凭什么?”——是当之无愧的低内耗人士们
过得了这道心障,悟性高反倒是一种必然
三,都极其喜爱广泛阅读和反复阅读
这一点恐怕没什么新意,满足不了大家对大佬的窥探欲
但切实跟在这些人身边
切实感受到什么叫“广泛阅读”和“反复阅读”
还是很吓你一跳的
几位大佬都是从年轻时就养成了看书看报的习惯
用大佬B的话来说就是:“各个领域的前沿书籍与科普书籍都该看一看,而且是认真地反复地看;
天地万物赖以运转的是一套统一的底层逻辑,只有持续地跨学科阅读、学习和思考,才能不停地刺激自己去感受乃至挖掘出这套逻辑——是人生成败顺逆的关键。”
这段话我当年是手抄下来的,事实证明,他的话走在我前面太多了
四,对男女思维差异很感兴趣
除了有一位实在比较大男子主义以外
另四位都对女性思维很感兴趣,颇有驱使自己进化成「雌雄同体」之意趣
当然,不是准备自我进化成女装大佬那种(不要乱想~
而是他们对富于女性气质的表达方式、肢体语言都有作观察和模仿(尽管说出来略塌三观,但这点是真的
不仅乐于揣摩女性的思维方式,还时常试图把自己「去性别化」然后去体谅女性的真实处境
话说回来,这几位都算情场高手兼风月老手
他们尽管颜值略不足,奈何同理心实在很好,既知进退又懂推拉,往往是几个回合下来就颇得佳人青睐
当年看着他们的操作,我就觉得年轻男生还是挺艰难的….
钱没老男人多就算了,就连情商都会被老男人们吊打……..
五,都极其热衷于应用新知识解决问题
这几个人领悟新事物、新知识的效率之所以比多数人高出一大截
无非就两点在撑着
一是他们的历史数据库够猛
虽然几位大佬识史的侧重点不同,但共同点也很明显,他们都很重视自己对不同维度和领域的历史掌握
普通人学史,基本上明白了这个时期的中央和人民的大致状态就停了
大佬A学史很精,比方他教我读中国史的思路:
XX朝代,立朝的根本在哪里?
朝代存留时期整体气候如何,自然灾害有哪些?
朝代官制是如何变化?该朝的地缘政治如何?
文化和经济分别发展到什么地步?
最大的几个姓氏在干嘛?百姓实际生活水平如何?该朝的民间文学是什么调调?新事物新风气的出现是基于什么?还有很多很多,他的读史思路真的很特别也很扎实
同时大佬A也说了,光知道本国历史是远远不够的,要中西都通,再对比着看更好
有点讲远了
总而言之,他们几个对历史的掌握,就我观察而言,确实是远超常人的
而支撑着这几个无利不起早的人读史多年的动力,讲穿了就是一句话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要是你觉得新鲜,那就是你没读好历史,肚子里没见识。”——大佬A
他们不管学什么都能快速领悟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在他们的世界里早就没有新鲜事了
所以新学到的知识,永远有合理的经验(场景)直接过来帮助他们消化跟吸收
二是他们应用新知识的热情很高
而且真是比一般人高了不是一星半点的…..
大佬A还好,他很擅长拿新接触到的理论直接套旧有的经验or现实事件(集中在经济、政治和人性三个方面)
各种倒腾代换着去理解,他基本是自己头脑风暴、暴完跟我们分享分享
或者讲话讲到一半直接扔出来震撼我们一把,然后自己倒是面不改色(他后来告诉我其实每次看着我们的表情,他心里都是一万分得意;我的内心os:…….你开心就好
反正这位我们是能忍的
但另一位大佬c,他老人家已经到达了令我们集体头疼的境界….
新读到的、新学到的知识经验,他只要用不上,就会趁着聊完公事的时间,来教我们….
硬教,真的是硬教
哪怕在座诸位完全没有相关的知识经验,他也是深入浅出铺垫一点基本知识,然后就当场开始硬教,堪称暴力灌输高端知识(想象一下,数学老师前脚跟你讲完加减乘除后脚就袖子一撸开始教你高数,就问你崩不崩溃
完全拿高级打工人们当「听讲生式工具人」来使的结果一般是两个:
1.他讲到一半发现自己确实没理解对,忍着喜悦掏笔出来一顿标记,挥挥手让我们先去忙(其实是他自己要认真琢磨了所以把我们都轰出去…..
2.顺利地讲完,我们一脸懵逼的同时集体松一口气,然后缓缓为他老人家送上掌声,老头子一脸神清气爽(内心OS:打份工好难,当领导好爽…
不过有一说一,他的方法——暂时用不上的知识就反手给别人讲——其实是很科学的
要么讲到一半发现自己的漏洞,成功查缺补漏
要么完成一整套知识输出,自己功力大增
ps:就是比较折磨无辜的打工人而已(哈哈哈哈
也问过他老人家为啥这么爱讲
当时先是拍了马屁,说您的方法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说相当科学有效
然后就问,您年轻的时候也这么热情吗?也是叫大家一起来听吗?
老头就笑:哈哈哈,错!
我:啊?
他万分得意:年轻的时候哪有人听我讲?
就是对着空气讲,反正嘴长在我身上,空气不听也得听!
老头说完又顿了顿:不还是有你们在更好啊,毕竟你们比空气好
你们装得很认真又很会捧场,正反馈满满!
我:?????
当时一个没忍住
差点我手写我心,在工作簿上写下”好想当老板“五个大字
【手动再见·jpg】
当然,老头最后还是语重心长地和我说了一句话,这句话其实也解释了他这样做的原因
“你要知道,知识只有在被你应用过后,才真正属于你。”
多年过去了,如今想起这句话还是很怀念他
作者:臻太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0313253/answer/1927717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