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宝贝,今天爸爸想和你聊另外一个话题,“ 情绪和内心”。
爸爸也是突然间想到了这个话题,但却深感这个话题很重要,而且有很多珍贵的内容想和你聊。
在爸爸将近20年的接受外部育和不断自我学习的历程中,可能80%以上的时间都是用来学习和研究外部世界的,而真正用于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和改善自己内心的时间少之又少。尽管分配的时间少了很多,但却越来越让我觉得对自己的认识、了解和调整甚至一点也不比学习客观外部世界更容易、更次要。甚至如果想要上升到另一个层次与认知,了解自我反而是一道必须通过的屏障,否则将很难与这个世界相适应、相融合,更不用提能够超脱于客观世界从第三者的角度来观察和审视这个客观世界了。
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其实并不难。一方面有大量的学者和专业人士已经在慢慢的人类历史中编纂了各类可供学习的书籍,只要你能始终保持着对客观世界和人类本身的好奇心,是可以慢慢了解和提升认知的;另一方面从小到大的所有常规教育也都主要是以研究客观世界为依托而展开的,数理化自不用多说,甚至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人文类学科也都是以研究群体普遍现象为主。如果你不能抽时间将精力从研究客观世界转移到研究自己的内心世界,那么可能会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真正的感知自己、认识自己,更不用提去调整和改善自己了。
客观世界的认识不在今天的对话里讲了,咱们今天主要讲讲如何开始感知和认识自己,至于调整和改善自己也只能由你自己来完成了。
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经历,对某一件事特别生气,甚至无法理解这件事为什么会发生,那些使事情发生的人都是傻子、神经病吗,我怎么会遇到这样的事和人;亦或,遇到了一件事情让你特别伤心,无论是与爸爸妈妈吵架了,还是与朋友产生了误会,还是丢失了某一件特别珍贵的东西,会伤心的没有心情吃饭,也会伤心的以泪洗面,脑海里全是各种好的坏的画面;亦或,看到了什么新的科技产品或者听到了什么新闻,让你感觉特别吃惊,难以想象竟然还有这样的东西和事情存在,简直超出了自己的想象力;亦或,你做错了事,害怕被人知道、更害怕被人责罚,也可能害怕爸爸妈妈骂你,总之你似乎不敢承担相应的后果,让你陷入了恐惧之中;亦或,总有一些人、一些事让你无论如何也提不起好感,讨厌到了极点,看着就烦,听到了就恨不得上去踹两脚;亦或,收到了一份梦想的礼物,得到了谁的赞扬,做了一件好事被奉为榜样时心里的欢喜和快乐……
回过头来看,上面这些情绪可能是你每天都会经历的,你对他们如此熟悉,似乎他们时时与你相伴从未离开。不知道你是否抽时间仔细的看看他们的样貌,面目狰狞的“生气”、一蹶不振的“伤心”、瞪大双眼的“吃惊”、低头不语的“担心”、一脸不屑的“厌恶”和笑弯双眼的“快乐”。尽管看不见,但他们与你的四肢、大脑一样,都是你的一部分。“你”不仅包含了物理上的身体,更包含了那个有性格、有情绪、有价值观的精神上的“你”。
认识自己的内心,我觉得可能首先就需要对情绪本身有所了解,进而了解自己的情绪是如何被外界影响的,是哪些脑海中默认为正确的观点让你对外界发生的事情产生了情绪,以及哪些情绪在什么情况下是有益健康和环境的,哪些情绪在什么情况下是有害健康和环境的。上面提到了六种情绪,欢喜、愤怒、哀伤、惊奇、恐惧、厌恶。这几种基本情绪中,从通常的意义上来说,似乎只有欢喜一种情绪是能够让人感到快乐的,其他几种情绪要么中性、要么都是让人不舒服的。所以你看看,要想过一个快乐的人生多么的不容易啊,让人快乐本身就似乎比让人难受更难做到,哈哈。
可是换一个角度来看,让人不舒服的情绪并不一定是绝对的坏事情。比如愤怒,人只有在价值观清晰、对对与错有自己判断的时候才会愤怒;比如恐惧,它能够让人避免做错事情,让人能够知道退缩、避免伤害。甚至哀伤,他可以将强烈短时的打击通过延长时间、降低强度的方式使人度过难关、避免崩溃。
研究情绪类的书籍也有很多,你可以在空闲的时候研究研究。同时总结一下自己发生某种情绪时候的环境和原因,以及自己的反应和表现,以及自己情绪的表达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如果有可能是否可以调节当时的情绪,调节之后会不会有一个更好的结果。爸爸不是并不是要你去限制情绪的表达,而是希望你能认识到情绪的重要性,去感知他、认识他,不断尝试着去影响他,而不是让情绪全凭本能毫无节制的释放,那往往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给你的身心健康、人际关系、事业发展、人生旅程带来无法估量的影响。
对情绪的认识和了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冥想”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哪怕每天只有几分钟、十几分钟的冥想都可以让你感觉到内心的安宁,感受到情绪的力量。更重要的是在“冥想”的时候会让你有一种超脱自然,从“旁观者”的角度来思考和审视客观世界的感觉。在冥想的时候,似乎你在独处,但又似乎你与整个世界融为一体。这种方法会让你保持很好的身心状态,从容平和的面对各种复杂的外界环境。总的来说,你需要通过认识情绪来超脱情绪本身,从而避免让自己陷入情绪的陷阱之中不能自拔,进而调节应对不同事件时的情绪反应,让情绪中有益身心和生命的部分充分发挥,让情绪中对身心健康充满破坏性的部分更少的起作用,最终达到价值观和情绪反应相一致,让自己不断享受生命之美的目的。
说完了情绪的认识和了解,如果想在精神世界中更多的讨论的话似乎要晋升到价值观的层次了,涉及到不断反复思考脑海中固有观点的正确性。在上一篇文章中已经说过了,就不再多说了。不过有一点与认识情绪同样重要,那就是“接纳自己”。接纳自己,听起来感觉好像有点怪异,但大多数人都很难完全接纳自己,尤其是不能接纳一个“不完美的自己”。人不是神,不是万能的,那么就一定会在知识储备上、逻辑分析上以及方法执行上存在很多缺陷,甚至会出现一些失误和失败。当失败出现的时候,多数人都会变得沮丧、生气,进而选择什么也不管了、无所谓了,或者选择责怪他人、责怪客观环境。这些做法都是消极的做法,是由于没有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导致的。要勇于承认自己是不完美的,所以肯定会出现各种问题,但问题本身是可以总结和改善的,只要勇于面对问题,下次改正就可以了。除非问题太严重,已经没有改变的机会了。即使那样,也只能承担结果、承认错误,而不是一味的给自己找借口、推责任。那不但不会将自己推脱的一干二净,反而会影响自己的成长,陷入一种维持“完美自我”的困境和假象之中,痛苦并充满警惕和恐惧的活着。接纳“不完美的自己”,真诚的面对自己的无知和缺陷,认真的分析和总结自己的失误,勇敢的面对和迎接新的挑战,路就会越走越顺。
人生的道路上充满荆棘、会有各种顺境和逆境。包括学业上的钻研啃读与受挫,感情上的分分合合辗转反复,事业上的抑扬顿挫、关系处理,家庭生活上的磕磕碰碰、闲言碎语。爸爸并不指望你能没有任何坎坷,唯希望你能客观的看待这些事情(他们都是你人生的组成,也是不可避免的),并且能在遇到这些坎坷的时候能够通过前期建立的强大内心来抵御他们对你的打击,不论什么样的逆境都能保持开放、乐观、坚强的精神状态,热情的享受生命之中的快乐和美好。若能如此,爸爸就真的很开心、很放心了。
爱你的爸爸。
作者:言实
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189778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