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学习、工作甚至和陌生人打交道中,经常会看见人们有各种冲突、争吵,有各种抱怨、不如意。最平常的解释就是利益上的冲突,但其实背后引起矛盾、冲突的核心原因往往是缺乏信任。比如一个在班级学习很不错的人就是人缘不好,工作中能力很强的人却得不到领导的赏识和提拔,在买卖讨价还价中顾客和商家争吵不休,在同事、同学、朋友之间相处中有各种摩擦和矛盾…….我更愿意将这种种矛盾归因于“缺乏信任”。
其实和不会做数学题、脑筋急转弯等等需要拐一下弯来思考是一样的,正常人在所有日常生活中都是直线思维,缺少换位思考、建立信任的高维思考能力,只是简单的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缺乏更高层次的思考和行为。也就无法获得对方的理解和信任,矛盾自然就产生了。
举几个你将来会遇到的例子:
- 如果你将来是在某一个机构或者企业工作,影响你职业发展或者晋升渠道的最重要因素往往不是核心的业务能力和工作能力,而是被直属领导和高两级的领导信任。这种能够使自己“被信任”的能力将决定你的职业高度。当然,在这里,爸爸要澄清一下。“被信任”的方式有很多种,专业能力越强,在业务执行上就越容易被信任;私人关系越好,关键岗位和业务上越容易被信任;动机越纯粹和利他,越容易获得别人的理解和信任;人品越一致越容易获得别人的信任……也就是说你工作的核心是如何被信任,而不仅仅是提高业务能力、工作经验,更不是溜须拍马屁、不择手段的谋取一点点私利。
- 在跟其他人聊天或者劝说的时候往往好心被误解,或者讲的大道理起不到效果等等。这些问题的原因通常都是没能从对方的角度和立场出发,而是从大道理的角度让对方妥协、付出甚至是委屈和牺牲,当然无法获得对方的信任,说服也就必然会失败了。对一般人进行说服不成有可能引来抱怨,工作中对领导说服失败可能会让人对你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产生怀疑。沟通,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要建立信任,而不仅仅是对别人的说教和展示自己多么牛X。一旦你发现自己在跟别人的对话、沟通、会议等等情况下让对方产生了抵触、防卫甚至不信任感,要立即停下来,重新建立信任,而不是继续滔滔不绝地自说自话。
建立信任有个四字诀,“能感动人”。分别代表:能力、感情、动机、人品。这几个字的排序没有关系,纯粹是为了容易记忆。这四个字中可以发现,能力需要专业知识和经验;感情需要培养和维护;人品需要时间和事实来验证。这三个方面都是需要时间和长期的学习、联系、精力来获得和维持的,只有“动机”可以用最短的时间传递给对方。因此获得他人信任的最快的方式就是将自己“利他”的动机传递出去,这种动机无论是感谢感激、为他人服务、还是有更高层次和维度的为集体利益、为长远的利益等等考虑,都是可以很快获得别人的理解和认可,甚至是认同和赞美的。但传递动机要是自己真实的动机,否则一旦被人怀疑动机不纯那招来的质疑、抵抗和反对就不是轻易能够解决的了,甚至即使付出很大代价也无法挽回了。获得信任,要在恰当的时机快速的传递出自己良好的动机,再通过能力、感情、人品等等来确保自己的行为与动机是一致的,而不是在欺骗他人,长此以往你就会掌握“获得信任”的能力,并持续的获得他人的信任,也会成为越来越好的自己。
诚如《三国演义》中司马懿所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得君王心者成诸侯,得诸侯心者为大夫”。这里的“心”指的就是“信任”,得天下人的信任可得天下,得君王的信任可封侯,得诸侯信任则可当大夫。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就是“信任”。
然而如何获得他人信任,或者如何快速的获得他人信任的能力极大的被社会所忽视了,反而是各种骗子掌握和运用的最好,对那些不熟此道的人形成降维打击,使得诈骗屡屡得手。他们或用各种假的行政名头来背书、或用利益和欲望做诱饵、或用时间紧迫性做压力,环环相扣,引导受害者层层深入,招致利益损失。
所以爸爸在跟你聊如何获得信任的能力的目的其实有两个,一是想让你知道这种能力能发挥多大作用,以及与人沟通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另外就是希望你能识别其他人的伎俩和手段,对什么可信、什么不可信有进一步的了解,避免上当受骗。
爱你的爸爸。
作者:言实
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376225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