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言实
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384029573
亲爱的宝贝,不知道你是不是也面对过这样的场景:早上睁开眼睛却不知道该不该起床;看看冰箱里的东西却不知道该吃什么;和身边的人在一起却不知道该去哪个饭店;跟小伙伴闹矛盾了,却不知道是该道歉化解还是无所谓的让矛盾继续发展;身边有好几个不错的男孩子却不知道该选择和谁进一步相处;跟爱恋的人感情破裂了却迟迟走不出情绪的阴霾,无法放弃曾经的经历和付出;高考结束了却不知道该选择什么学校、哪个专业;毕业了不知道该选择哪个城市、哪个行业、哪个企业;创业的时候不知道该选什么项目、选什么人成为合作伙伴;面对眼前的某个机会却不知道是该抓住还是放弃…..
人生之中,处处都面临选择,时时刻刻都面临选择,最终也都需要你自己去做决定和承担相应的责任与后果。哪怕你是在别人的指导、怂恿或欺骗之下做出的决定,最后的决定也只能由你自己来做出,后果也只能由你自己来承担。没有人能说清楚什么样的选择是绝对正确的,也没有人能讲明白该如何去做出对你自己最优的选择,一切都只能由你自己来把握和承担。
一个人关于选择和决定的能力是如此的重要,往小了说,选择吃什么、玩什么、和谁一起玩能够影响到你一时的开心快乐、痛苦难受;往大了说,选择什么样的行业、职业、人生伴侣能够影响你一生的幸福、苦难和身心健康。然而,爸爸希望你能过上一个心灵幸福、身体健康的生活,所以爸爸非常希望你能了解“选择和决定”的意义,并且逐渐的掌握“选择与决定”的能力,在任何面对“选择与决定”的时刻都能从容而充满信心的做出自己的“选择与决定”。
关于“选择与决定”的第一点是:不要把“沉没成本”作为你选择的依据和参考。“沉没成本”指的是那些你无论做什么样的选择和决定都无法回收的付出。这付出可以是金钱、感情、时间、精力等等所有形式的付出。只要这些付出将来注定无法回收,那就不要把这些因素作为决策的参考依据。比如跟一个相恋5年的人分手了,迟迟无法放弃过去,无法开始一段新的感情,这就是错误的选择。付出的感情已经过去了,当分手已成注定,那么无论是跪下恳求复合还是无法走出感情的漩涡都是极其错误的选择。是否开始一段新恋情与是否曾经有过一段恋情以及过去的恋情是否难忘都没有关系。再比如你隐隐感觉到自己可能进入了一个骗局,但是此时你已经被骗了10万元,得到一个消息是如果再投入1万你就能收获15万,此时大多数人会继续上当受骗,他们难以放弃已经付出的10万元沉没成本果断止损,而是渴望着奇迹发生收回15万,因此他们会继续上当受骗。再比如你开了一家企业,为了生产一种产品投资1000万建了一个厂房,当你发现这个产品已经没有市场的时候,正确的选择是果断的停止建设,而不是再等其他奇迹的发生。人性之中包含着对沉没成本的依依不舍,而由此产生的各种不理性行为更是各式各样,爸爸在这里只做一个引导,希望你读到这里的时候能够自己再多多思考、多多找找生活中的案例,在自己做决策的时候不要走入“沉没成本”的圈套。
关于“选择与决定”的第二点是:要尽量选择上限更高的方向。比如同等机会下,在你选择未来职业方向的时候,选择“从政”“金融业”和“创业”的个人地位、成长、财富上限就远远高于去一个普通企业(央企、国企、民企、外企都算上)的上限。同样,在选择岗位的时候,管理类的上限常常高于技术类的上限,销售类岗位的空间远远大于一般行政类岗位,尤其是在传统行业中;在选择读什么大学的时候,同等条件下,更好的城市、更知名的学校的上限也相应的更高,当然正常情况下分数也更高。同一个人交往的时候,价值观越完善、成熟,志向越高,行动力越强的人的上限越高。同样当你在思考是否要和某一个人谈恋爱的时候,价值观越一致、兴趣爱好越类似,你可能获得的幸福就越多。当你投资一只股票的时候,市场前景越大、越是刚需的企业的盈利潜力也越大。甚至当你创业的时候,项目盈利天花板越高、越可持续的越是值得做的。
关于“选择与决定”的第三点是:要选择可复制以及边际成本低(或综合边际收益更高)的。比如说选择一个行业,有些人选择了计算机软件,有些人选择了土木工程。通过编程创造出来的软件在拓展用户的时候的边际成本是极低的,几乎没有边际成本,因此所有新增客户带来的收入几乎都是利润。而土木工程造出来的房子、造出来的桥却不是这样,每新增一个房子的消费者都需要重新造一间房子,这边际成本就太高了,而且除非规模很大的标准化生产,否则很难进行复制并降低生产成本。
关于“选择与决定”的第四点是:要考虑成功的概率和选择时的时间。概率和时间为什么要放在一起呢,因为我想来想去都没找到更好的把他们单独拿出来分析的例子。同样也因为年轻时的选择和年纪大了的选择是完全不一样的状态。所以暂且将他们俩放一起吧。一个人价值观的成熟、兴趣爱好的养成、对本能的理解和掌控能力都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培养的。从我自身的经历和理解来看,一个人很难在25岁之前形成非常成熟的价值观,也就是很多老人常说的“还不定性”、“没长性”。
因此对于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来说,犯错误是不可避免地,无论是方向上走错了还是方式方法错了都是完全正常的。但因为年轻,所以有更多可以选择的时间和机会,没有那么多羁绊和风险。也因此,这段时间里,你需要做的就是:1不要害怕犯错误,比如害怕被批评不敢提意见、害怕承担责任不敢独立完成任务、害怕周围人的眼光和看法不敢尝试和创新等等;2不要犯致命的错误,比如说千万不能犯重罪导致自己长期刑罚甚至死刑,比如说千万不能承担远远超出自己10年内最大财务能力的负债导致自己沦为债务奴隶而无法再做新的选择和尝试;3在做任何选择和决定的时候都要确保即使这次选择完全错了,在承担后果之后你仍然有能力和机会再做其他的选择;4尽量做上限更高、成功率更高的选择;5这时的你缺少知识、技术、甚至常识,最有效的工具就是批判性思维,一定要用好这个工具,广泛的听取那些有经验、有技术、有知识人的看法和意见,再做决策。
而对于一个年过45,接近半百的人来说,他要考虑的因素就更多,半生的职业风险、家庭风险等等,或者说这样年纪的人可选择的机会更少了,他们由不得自己犯错,因此这类人做事更需要关注成功率,而非上限等其他因素。这时候的选择靠的是一个人半生的知识积累、人脉积累、财务积累和技术储备,从而通过高成功率来做选择,时间已经不再是他们的朋友。他们更关心周边的一切,关心世人的眼光、子女的未来、家庭的稳定等等,因为任何一点不利都可能让他们失败的再也爬不起来。
另外,成功的概率高低也受其他很多因素的影响,竞争的激烈程度、独特的比较优势、外部环境等等。再做选择的时候也都是需要了解的因素。
关于“选择与决定”的第五点是:永远关注最重要的。“重要”本就是一个形容词,无法准确的定性和定量,它可以用来形容很多东西,但爸爸觉得从人生的角度来说似乎“重要”的东西也不是那么多。
比如说,你的价值观是重要的,也就是你认为什么是对的和错的是重要的,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是重要的,因此你在做选择的时候要问问自己:这样的选择是对的吗,能让我成为我想成为的人吗。当答案都是肯定的时候,那就果断的做出自己的选择吧。
比如说目标是重要的,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想一下目标是什么,也许最后的结果与目标不一致,但没有目标的做事成功的概率就更小了。无论是读书学习、工作、还是日常的简单行为,都要多问问自己,我到底想干什么。
比如说,关键路径上的缺失是重要的,就是你做任何事都会有一个关键路径。这个路径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随时变化的,但在不同的时间总会有一个关键路径。而确保这个关键路径上的一切都保持正常和顺畅是能否成功的关键,其他的杂项、杂事都是不影响大局、不影响整体计划能否成功的细枝末节。要时刻保持对关键路径的关注,保证当中每一个链条的正常,以及尽量不要让不利因素成为关键路径上的一环。举个例子说,咱们全家出国旅游,关键路径有乘车去机场(打车、自驾等)→办理登机、出境和登机手续及起飞→飞机落地及办理入境→乘车去酒店(打车、自驾)→入住→旅游景点。这就是一个很简单的流程和路径,每一项都是关键路径上的一环,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无法按照计划去旅游。去机场的车坏了可能无法登机,天气原因可能导致飞机无法起飞,证件不全可能导致无法登机,签证有问题可能无法正常入境,语言不通可能到了当地无法准时到酒店,酒店预订的地点问题可能导致旅游的过程很难受。因此这上面的每一环都是重要的,都不能出错误才能让一切按计划完成。
关于“选择与决定”的第六点是:识别“重要性”与“紧迫性”的陷阱。在重要性和紧迫性这两个变量组成的组合里包括:重要且紧迫,重要不紧迫,不重要且紧迫以及不重要且不紧迫四个内容。当你面对同时出现的很多事物的时候,给他们按照这四个标签排一排,优先做重要且紧迫的,然后做重要且不紧迫的,再做不重要且紧迫的,再做不重要且不紧迫的。时间的紧迫性常常给人它是重要的“幻觉”,导致很多人在面对多项事物的时候分不清轻重缓急,手忙脚乱,不知所措。重要的事情永远先做,其他的都要靠后。
今天的内容写的有些啰嗦也有些理论化,对于其中的一些不懂得名词,比如“沉没成本”、“关键路径”等等,不要着急马上搞懂,这些词汇都是一些高中毕业之前几乎不会遇到的词汇。爸爸希望你能自己去搜索、研究他们背后的意义。
选择和决定是一个人一生无法躲避的事情,也正是因为有了无数个选择,人生才有了无数的可能。在你年轻的时候,逻辑思维能力是你的武器,时间是你的朋友,重伤是你的敌人;在你年长的时候,经验、人脉、技术、思维是你的朋友,时间变成了你的陌生人,承担不起失败是你的敌人。人是有周期的,不同的时间节点给一个人的机遇、机会和挑战是不一样的,爸爸希望你能把握时间给你的窗口,利用好自己的优势和“朋友”,少走弯路,成为你心中那个更好的自己。
爱你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