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与刷题哪一个对考试更重要?

#战而后胜#

你需要一套覆盖面完整的题,然后在题的引导下去看书。

本质上这是“身经百战,然后去上军校”。

做题的时候你有大量的解题技巧可以跳着高取胜,例如你其实不知道正确答案是啥,只是你发现其他三项都是错的,所以你猜到了正确的那一项。

又或者你因为做过太多题,对题干描述产生了直觉,猜到了出题人的意图,所以在不知道确切答案的前提下猜到了答案。

这都属于“街头智慧”,没学过拳法,靠街头实战的奇招巧招都打赢了。就像抗日义勇军没受过什么正规训练,靠着临场的智慧、听说书听来的战略战术打赢了不少伏击战、遭遇战。

打完了要复盘,要知道“后怕”。别看你赢了,你要知道很多题你是捡了一条命。你要多想“幸亏出题人不是我,是我的话我在这里拐个小弯,在那里改一下干扰项,恐怕我就死了”。

你要回头去看书、去求教,消除掉自己的这些后怕、侥幸。回头再去面对这类挑战,你就会更自信。

现在问题来了,为什么不反过来,先把教科书读得滚挂烂熟再去做题呢?

因为这样安排和人的心理规律有冲突。

你是烂命一条冲进敌阵里拿把西瓜刀乱砍,砍倒了两个还全身而退,你会觉得你是一个赢家。

你是名门少侠苦练八年七剑下天山,结果被西瓜摊主拿扁担敲中脑袋,你会觉得你是个输家。

前者是以后怕的赢家身份带着恐惧这一强大的驱动力去学习保命符。

后者是以沮丧的输家身份带着质疑去怨恨师傅教的东西没用。

人家输了知道要去重温教科书、重建基本概念去提高。

你本来已经把教科书读得滚瓜烂熟了,老师已经交口称赞了,你还犯各种低级错误,你接下来要怎么改进?老师们给你的反馈多半是“其实你都懂,你只是要收起怠慢心,要学会认真仔细”。

后者给你的是挫折感,是对自己天赋和运气本身的怀疑。

而那些战斗英雄们呢?我打烂仗都可以活下来还可以杀几个鬼子,我现在又学会了开坦克车、用狙击枪,我一定可以创造更大的战场奇迹。

ta是越打自信越强的。

所以我一向强调尽早参加实战,尽早见血,用战场经验教训来指引阶段性的理论学习。只不过你要注意几条:

1)实战要符合你自己的段位,只能向上跳一级。

要去打那些你跳起来能摸到桃子屁股,没准还能揪下几个的仗。显然你不能四则运算还没学明白就去搭核反应堆。那样你只会输都不知道怎么输的,你也不知道这些失败可以靠补强什么知识去解决,这就属于没有意义的失败。

2)要多打,大打。

以战代学是逆向摸索知识树,好处是每次摸索成果都很牢固,但坏处却是如果你打得少,你很可能摸不全整棵知识树。所以你不能打了两场结果还行就算了,你得多打、大打,靠概率减少漏点,盲点。

3)要有战略性。

什么时候打,打什么仗,你要有一个战略规划,不要总打遭遇战,而要打伏击战、运动战。有意识的,有策略的、地毯式的打通关。

打到最后你会养成一种盲目的自信:

未胜者亦可胜,已胜者必再胜。

这种没有确切根据,但是却有无穷经验可以担保的勇气是人生巨大的财富。

因为它可以根绝抑郁。

作者:q9adg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261295/answer/194553028910852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