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次老罗跟西贝对线,觉得老罗总是能把话说到点子上,看问题一下就看到本质,并且逻辑很清楚。而西贝贾老板完全逻辑混乱。
但以前老罗干锤子手机的时候,为什么不能把手机这一行的商业逻辑看透?之前看他演讲,锤子总是无法协调好设计和量产的矛盾。反而像西贝老板这种听不得别人意见,说话又没逻辑的把企业做这么大。
创业需要的核心能力到底是什么?
#温玉#
这么说吧,看问题看到本质的人,说话做事不是这个风格。
而是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这种。
从不说狠话,但对手们都“渐渐淡出画面”这种。
你没看到ta有什么针对性的行动,但是你回忆起那些曾经对ta公开叫阵、动手的人,会意外发现不知什么时候这些人没音信了。
类似张三大闹ta家寿宴,然后你等着张三喋血街头的,等来等去等了个把月什么消息都没有,然后你也忙别的去了。
等你再次想起“上次大闹寿宴的那个姓张的,张什么来着,后来咋了”已经是两年后。
但这时你无论怎么回忆,怎么调查,你会发现就是没下文了。
你也不知道为什么张三闹完寿宴之后怎么就偃旗息鼓了。张三也不知道上哪去了。
乃至于“张三大闹寿宴”这件事情说起来你都有点恍惚——这事真的发生过吗?是不是我记错了?
为什么?
因为看问题能看清楚本质的人,做事普遍重在两招——
一个是防患于未然。
风起于青萍之末,一叶而知秋之将至矣。白驹过隙,已知其速,管中窥豹,已见其凶。
看得到本质这种优势,不会用在“狭路相逢勇者胜”上,而必然主要用在防患于未然上。
因此,这类人极少出现和谁脸红脖子粗的对攻状态。
自然也更不会以“机制锋利的临场发挥”著称。
一个是釜底抽薪。
矛盾已经发生了,这类人和人战斗的风格绝不是去扳牛角、掰熊掌、打着赤膊大呼酣战。
而是攻敌之必救而必无可救。
例如费边一眼看出汉尼拔的问题是缺乏后勤补给,打败汉尼拔不是一个战斗问题,而是一个粮食问题。于是罗马军看到汉尼拔来就烧光粮食且战且退。战斗上看汉尼拔屡屡胜利,然而在战略上看却是费边在取胜。
你打赵国,我不去救赵国而去攻魏国,看你收不收手。
这是“一眼看穿本质的人”的两个精神主场,在这两个主场里ta们胜率极高,因此ta们极少在这两个主场之外去打“客场比赛”。
你想想,你次次都是客场遭遇战,每次都靠神枪飞腿精彩万分的脱险,这在场面上看似乎非常热闹,充满传奇情节,但在战略上看,这是一种无能。
是战略上的无能,导致了这种“战术勇猛”的代偿压力。
年轻人缺乏洞察力,容易被一些外在的突出表现迷惑。
将来见多识广了,自然知道了。
作者:q9adg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51111367743505822/answer/195250829964892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