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转、向右转#
总是担心自己静下心来学习,也难以得到想要的结果,更担心错过了除了学习之外的其他快乐,拉扯之下,学习和生活中的其他事情都没做好。
你自己不想学,除了你父母,没人有这个必要硬来劝你。
毕竟人类社会还是需要一些人为其他人提供教训的——每个班、每个村、每个企业、每个组织里总是需要一些失败者来让别人感到庆幸——“幸亏我还没到ta那一步,原来这样这么惨,还好我还能回头”。
劝了你,其他人看不到这个教训,就会有其他人因为缺少警示而来担当这个角色,成为别人的教训。有人自愿去为其他人标明什么样是自己绝对不要成为的样子,这对其他人其实是一种客观的贡献。
既然总要有人填这个名额,除了你的父母,其他人为何要花费巨大的精力来确保不是你?
其实老师们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干久了是不会去专门拯救最差学生的——班上必须要有一个最差学生来让其他学生引以为戒,一个都没有,就会自动产生一个出来。
强行追求“一个也不能掉队”实际上并不是对教学资源的最好分配。救当然是要象征性地救一下的,但是只要交代得过去,就可以收手了。老师们真正要确保的是这样的角色不要出现太多个,尤其是不要蔓延成风。
出于这个原因,有意无意的分化和孤立差生、隔绝其它学生与其接触导致感染其行为方式就会成为挽救无效又顺利成章的理性行为。
只是没人会做得太过分以至于被明显的抓住手脚罢了。
事实上,所有的组织都会发现这个现象,也都会用类似的手段处理这个问题。ta们会留着这样的人去顶年终末位淘汰的名额,以保护表现较好的其他人,而在另一方面,又在社交上显著的给予其“不洁之人”的待遇,谁敢去接触、抱团,就将谁一并视为有待切除的病灶的一部分。通过制造“绝不能落到ta这个田地”的恐惧,驱赶其他人积极正面发展。
ta们不说,甚至嘴上还会喊一些亲如一家的口号,但是在客观上、事实上,稍大的组织——这是指人数多于七个的组织,往往会发现这是无可避免的选择。
因为组织不能搞“谁自甘堕落反而特别予以关心和帮助”这一套,因为组织绝不能在任何意义上奖励负向行为。
组织对落后者的帮助,与其说是希望挽救之,不如说是一种确定对方是不是故意为之的检测——是不是故意的,帮助起来手感截然不同,那是骗不了人的。
救得了你那就救,救不了你,就拿你反向利用,用残酷的冷遇来警告ta人什么是选择负面取向的后果。
那无疑是一个地狱般的——但却绝对是合法的——待遇。
再说一遍,它们没有“温情脉脉”的选择,因为它们绝不能让这样的人得到任何意义上的奖励——硬这么干,就是自取灭亡。
所以不要喊什么“社会规训”“没有人性”“不关心我的死活”,因为这是自然法拿刀架在ta们脖子上逼ta们保留的残忍。不对自甘堕落者残忍,就是对不自甘堕落者残忍,就是剥夺后者去喂养前者。
对此,希望你在选择自我放任、自我散漫时不要报任何侥幸。
将来你会知道,“因为担心就可以不去做某件事”是一件别人给你争来的奢侈享受。如果这人不在了,或者无力再提供了,人是不会默认有这个福利的。
正常的人生是你如果出于担心而不去做必要的事,立刻就要完蛋。
因为担心做不好而不做,那么就不用做了,直接开除。
因为担心谈不好而不谈,那么就不用谈了,直接分手。
因为担心打不赢而不打,那么就不用打了,直接下葬。
现实只问你干不干,干是九死一生,不干是十死无生。
“担心干不好”这类回答,现实就当你是不要干,手起刀落,下一个。
学习是唯一帮你从九死一生提升到九生一死的机会。
要不要抓住,最终看你。
对人类总体来说,你选哪样都有办法获益,其实没有太大关系。
只对你自己有关系,对你没有选择的父母、家人有关系。
选吧。
不过你也不必过度恐慌,一般这类自然法的铁拳挨上一两次,人就会学会本能的收起这类嬉皮笑脸的过剩安全感,知道这类把戏耍不得。
其实父母为什么对你这类行为如此疾言厉色?因为ta们就是受过这类教育、见过这样干的下场,所以才这么急。而ta们其实也没有比你大多少,只不过人生的半程而已。
所以无非是挨一顿铁拳,还是会醒的。
转载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702690752/answer/4730094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