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痘#
将来中国人的财富结构中股权、保险、收藏品的比例会越来越大,而房产、存款的比例会越来越小。
这是一个明显的历史趋势,是不可避免的。道理也很简单——在国家百废待兴、陡然开放,全力以赴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阶段,居民毫无投资经验,势必会出现投资机构用高利率揽储后自己去投资获利的明确动机。而居民此时毫无投资经验,自己去投资股市除了九十年代有一个短暂的蜜月期外,真是九死一生。大部分居民都会选择吃定期利息这种更稳妥的方式来积淀财富。要投资,也是投资趋势最明显、使用功能最明确的房产。
这几乎解释了过去几十年中国人的财富模式。
但是随着中国经济和产业逐渐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这类“明确可以长期获利的领域”——也就是容量足够大的明确的投资题材相对于钱是匮乏的。钱反而过剩,是赚钱的项目难找,偶尔有所谓的“蓝海”,往往是“前景一望无际,但却没有海图”的未知海域,有着难以预料的超高风险。
类似“东印度公司”那样的未知海域。
我们现在渐渐的到了这个时代了。
未来中国的蓝海项目很可能涉及大量的海外开发。
即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金砖组织的壮大、中国对外双边和多边关系的拓展和稳固、由中国担任关键投票者的新国际秩序的建立,在民间资本的支撑下,有大量的中国资本涌向第三世界国家开店、办厂、雇人。
这不同于现在的对外基建项目。现在的基建项目是高速公路通水通电,而这些项目呢?则是在公路旁建小区、开超市、搞旅游景点、办连锁餐厅。
规模较小、风险较大,但却是天地广阔。而这个探索只能靠民间资本各担风险,八仙过海。
股市之所以存在,恰恰就是大航海时代为了在冒险家们身上下注产生的需求。
这个新的时代必然走向低利率甚至负利率,不利于存款而有利于投资。同时出于国家战略考虑,我们的财政模式也会从土地财政转向金融财政,否则我们一带一路建设的第二阶段是无从展开的。
而且这不仅仅是中国的商业出海的问题,还会有南方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的新创企业到中国市场挂牌募集人民币投资的问题。
正如我们的头部企业去美国市场挂牌募集美元投资一样。
而这最后导致的综合结果,就是未来股票会比钱值钱。中国人将会通过中国的股市普遍的持有全球多个国家企业的股票。每家每户都有,甚至每个人都有。
这才是我们大于G7国家之和且还在迅速上升的工业能力最终的去处——除非西方国家想要体会一下这个工业能力转产武器的威力。
这是不可阻挡的。
在这之前,中国的股市实际上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完整股市,因为它根本的缺乏外部性。
如果你仔细观察历史上其他主要股市——荷英法美欧日港……你会发现它们从一开市就涉足了甚至就是为了支撑大规模的海外投资冒险,而根本不是面向其国内建设的。单纯为了面向国内建设需求,以它们的体量几乎没有必要。
我国之所以可以面向自身需求有效运转股市,是因为我国特殊的庞大体量,使得东南部的资本面对全国市场,面对全产业链需求仿佛在做一个局部的“小航海时代”。
现在中国小副本几乎打完了。要开始打正式剧情了,
换言之,你如果没有接触过证券市场,没有见识过股票交易,那么之前的小航海时代错过也就错过了,后面的大航海时代想错过都难。
你总要有一个起步的时候。
而这个时候,理智的来说,其实最好的是某个市场低迷的时候,比如某个持续几年的熊市的半中央。这时候市场情绪低落,没有啥涨停跌停大喜大悲,你也不容易冲动癫狂。可以在平静的水面上先学学狗刨式。
问题是,你多半不是这时候入场的,而是在某个齐声看涨的红火时刻,被一天百分之10的创富神话引诱得欲火焚身而冲动入场的,以一个完全不会游泳的状态跳到海里踩着鲨鱼脑袋冲浪。
这才是真危险的做法。
在这里,建议你建立一个明确的规划——尽早以一个很小的金额进场,早点双脚沾水,在浅水区比划比划,先上几年幼儿园。
这不是为了赶上某个眼下的大热潮,而是为了几年乃至十几年以后整个时代到来时,你能学会稳妥地踩在冲浪板上,滑不动下板时也能不一头撞在礁石上。
你不提前脱敏,将来涨潮一浪高过一浪,你迟早顶不住诱惑,而“之前已经错过那么多涨潮”的错过感又会在你最终忍不住时化身魔鬼让你一起步就按不住致命冲动。这是一个极大的潜在风险。
所以,这里郑重的建议你采用“种牛痘”战术——
既尽早以极小的资金入场,先给自己几年时间完成脱敏工作,提前消除“新手冲动风险”,以免将来终究忍不住冲动下水时一次把自己淹死。
你只是要清醒的认识到——我是来学游泳的,不是来冲浪捕鲸的。
前三年不要离岸太远,先看别人跳几次楼。
从“种牛痘”的意义上讲,其实去年就是入场的好时机,其次是今天。
祝各位好运。
编辑于 2024-10-10 15:17
转载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792364837/answer/4677853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