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理#
得看你怎么讲。
这东西有技巧——好道理,一定要讲得人印象深刻。
多深刻?
要在不做人格侮辱的前提下,讲得不想听的人想忘都忘不掉,想逃都逃不了。
ta们会指责你这这那那,给你扣帽子,会骂你,会在背后造谣传谣,会换小号来骚扰你……
你检查好——是不是真的侮辱了人格、有没有讲假话、将自己不相信的话——没有的话,这就对了。
因为这种激烈的情绪反应会像钢钉一样钉在ta们的脑海里。
既然这道理是对的,是会应验的,那么只要ta们不忘,时候到了,真的经历了,之前ta对你的仇恨、对你的种种伤害、逼迫,都会在ta幡然悔悟时瞬间转变成悔恨和理解。
最重要的是,经历了如此“上穷碧落下黄泉”的激烈心路变化,这个道理ta会真的记上一辈子,几乎必定讲给ta的子女听。
而且不是空口讲,而是带着“有一件事,改变了爸爸/妈妈的人生”的故事,有血有肉的讲,从而可以从很小的时候就有机会改变下一代的“出厂设置”。
从这一代起,这就融入了这个家族的文化基因了去了。
就可以代代相传,直到在家族史中这个故事的影响逐渐磨灭。
而这个的代价,只不过是在这之前讲道理的人要忍受一个“好心无好报”的负面期。
但和这个收益相比,这个代价何止是不大,甚至可以说是收益率突破天际。
因为经过这样的曲折而得到的人,感情反而是最为真挚和牢固的。
世界上没有什么财富比成熟、醒悟了的人更贵重。
所以怎么会“浪费时间”?
要说浪费时间,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出了两个问题——要么是对方只是凭空的口角了一番,其实转眼就忘了,忘了就没后续了;要么是你刺激出的情绪过大,以至于对方出于一时情绪对你造成的伤害铸成了难以撤销和面对的罪。
这就回到了那个原点——要确保这些人感受到的冒犯、刺激不是来自你刻意的人格侮辱或者无意识的报复。
要极其仔细的保证这是“no offense, but take offense”,即不是你刻意要冒犯,而是对方自己出于敏感心态脑补出冒犯。
怎么保证?
第一,要讲公理,不要讲私理。
什么意思?
这是指你这道理不能只是来自个人体会、个人经验,而要来自公认的历史现实、根植于可独立检验的物理性的自然规律。
个人体会、个人经验,只能作为你思考的起点、契机,而不能作为你做出判断的全部根据。因为这样得出的所谓经验教训,本质上只是基于“我都躲不过去,你比我差多了,所以你肯定也躲不过去”这种只有你自己不觉的傲慢。
这有一个小的方法——如果你不能在“不提及任何个人经历”的前提下完成对道理的论证,那么你这个“道理”本身就还没成熟到有资格跟人讲的程度。
否则你在本质上不是在“讲道理”,而是在搞一种冒充超人的法事。
要讲个人经历,可以,要在这个道理已经靠实验数据、历史事实、数学推演立住了之后,你实在憋不住,可以“锦上添花”。
但你最好是憋住。
无伤大雅,小雅是伤了的。
第二,如果不是被主动询问,不要针对个人。
例如,你是纯分析一个新闻,讲你的看法,只是被ta看到了,这就不是你在主动发起攻击。
例如,你是在推演一个公式,只不过这个公式被对方看到,一套用发现这公式指向ta害怕的结果。
这就不叫做你在冒犯,而是对方自己感受到冒犯。
这同时也就意味着——如果是针对个人的,就必须要保证是对方自己主动请求的。
进入一对一对话的场景,那么除非对方主动请求、咨询,或者自己是对方的法定监护人、负责人,否则不要主动的谈论“我觉得你有xx问题”。
人有不受判断的权利,而讲道理必然先从“判断该讲什么道理”开始,因此必须先获得对方的——或者来自历史的——主动授权。例如ta是你的子女,或者经由某种天意安排被指派给你由你负责,这虽然没有经过对方请求,但属于历史给予的授权。
第三,不要以恶语告别。
争论一番,愤而离席,这是常见的结果,不足为奇,但你要确保一个原则——你说的最后的话,不要是诅咒的话、威胁的话。
对方自己脑补觉的是诅咒,是威胁,这不算。你只要确保这话本身的确不是诅咒、威胁,最好还是字面意义上的祝福话、吉祥话。
这很重要,因为这话就像你抛出石头时的出手角度,会影响到之后很长一段的飞行轨迹。因此,一定要尽可能的保证你本能的报复、惩罚情绪不要突破控制,搞成以恶语相向结尾。
第四,你要有足够的安全措施,确保对方无法仅因一时冲动造成过于严重的事故。
年轻人情绪化非常严重,认知又很容易发生偏差,因此你无法预料对方会在一时情绪之下做什么傻事。
这一方面固然是出于自我保护,另一方面则是为了保护对方。否则一时冲动犯下什么罪行,这些罪是要跟一辈子的。到时候有道理也得在监狱里领悟,就算领悟了,也要背着犯罪记录生活,这显然是极坏的结果。
做好这四条,如果你还能坚持到整个“愤怒、攻击、经历、悔悟”的过程完成,你就会发现“给年轻人讲道理”是一件一本万利的好事。
大多数得出相反结论的人,是没有坚持到这个周期的末尾。
就像酿酒,刚刚到粮食开始降解冒泡的时候,就把刚开始把糖分向酒精转变的中间物当作腐败变质丢掉了,又或者因为工艺没掌握好,酒酿成了霉豆花,这样当然结论就是“酿酒是最大的浪费”了。
作为父母,给子女讲道理也是同样道理——道理从讲完到生效,是一个酿造的过程,不是你讲完就算完成了。你必须要等到时间完成酿造。
春天播种,要到秋天收割,而不是明天收割。
只有你明白这个道理,你才能放松而淡定的等到正面反馈。否则你三分钟就揭开盖子骂怎么还没熟,熟饭都能做成夹生米了。
尤其是,这样你会发现你越来越讲不了道理——因为子女在你的干扰下走到醒悟阶段的周期过长,以至于你在ta走到第一个醒悟期前就耗尽了机会。
到这一步,你必后悔。
淡定是父母的第一美德。
但这美德不能仅靠盲目的苦忍强装,而要靠对道理透彻、坚定的明悟。
以前你不知,现在你知道了。
作者:q9adg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6291635/answer/1897612542848766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