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底层人很难爬出来?

除了结构性问题、周期潮汐收割等外因(这些之前我们在知乎和知识星球都分析过)以外,

“结构性问题”是指那些‌根植于一个系统(如经济、社会、政治、环境等)的深层制度、规则、框架或模式中‌,而非由短期、暂时性因素或波动引起的问题。这些问题通常是‌长期存在、系统性、根深蒂固的,并且往往难以通过小修小补或临时性措施来解决‌。

— 来自deepseek

“‌周期潮汐收割‌” 最可能是指 ‌在经济或市场不可避免的周期性波动(如同潮汐涨落)中,掌握优势资源、信息或权力的资本或机构,利用周期规律(特别是转折点)进行大规模、方向性的操作,获取巨额利润,而这种获利行为常常建立在对市场造成剧烈冲击或加剧普通投资者/弱势群体损失的基础之上。‌ 它形象地描绘了系统性波动下财富转移的一种带有批判性的视角。

–来自deepseek

有个关键的内因是:

「大家无意识中,对平庸痴迷与成瘾」

或者更加直接的表述:

「绝大多数人们的舒适区就是平庸」

这个内因会让人们的焦点总是在【表演不平庸】中平庸,在具体的博弈、实务、社交以及未雨绸缪中,投入的实际资源和算力极少,从而在长期博弈中,不断缴纳认知税、面子税,不断被出现的紧急而不重要的事情填满时间,找不到自己的主要矛盾。

就很难积累资源,长期陷入一种由社交烦恼和互媚占据主要精力的认知茧房的过拟合状态。

那么当重要的关键决策出现的时候,由于积累不足、表演【不平庸】,选项很少又在乎周围的人的评价,就会陷入不断进行最差解和次差解决策的循环。

比如我们会观察到很多人的烦恼往往来源于与自己周围的认知潜力巨大的人的纠缠和互害。

通常他们会把某一个或某几个人视为自己必须在正义感或者道道理上,或者情感上所征服压服的对象。

会不断的在这些人的行为语言上进行延伸,不断的反刍跟这些人交往中受到的伤害或者攻击。

不断的试图用各种方式,包括让社会共识来帮助自己,包括四处寻找言语上的盟友,包括把自己描述成或者真的变成某种受害者,去对对方进行道德谴责。

但实际上,这种纠缠只会导致纠缠者变成跟对方更像的人。

再比如,我们会发现,人们不敢去做平庸者的共识以外的决策,甚至不敢去想有这种决策。于是大量的同类的平庸者都被固定在一个或者几个非常拥挤的赛道上,进行残酷的内卷。

然后我们还会经常发现,人们会把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钱,花在非常多的只为了几天一个月感受到进步,感受到他人羡慕的目光,以及向亲戚朋友、同学夸赞的情绪价值上。而过了这几天,或者过了一个月以后,这件事情很快的会被大家忘却。

以上的情况还有很多,但本质上都是对平庸的成瘾。

我们当然应当承认,个人的内因与结构性问题是共同存在的,而且后者可能会更重要。但是,如果具体到每个人个体身上的话,所能改变的往往需要从内因开始做。

以上。

供参考。

作者:墨苍离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35749368645948821/answer/1938198133831106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