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失利该不该选择复读?

#盗火线#

广东2025届高考生,平时成绩在610➕,高考翻车550➕(最拿手的语文英语一共比估分低了40➕)复读怕自己坚持不下来,但又很不甘心


人生总要遇到“有技术上可行的依据,有重大的利益,但一击未中”的时刻,例如造了一枚大火箭,但发射失败了。

测试小火箭试射了多次都成功了,但这第一个大的爆炸了。

请问,该不该放弃,改行去搞导游?

看出问题来没有?

如果“有重大利益,在实验条件下做到过,但首次尝试没做到,再做一次物质条件没问题,但心理压力会很大”这个要件被满足,你就会选择放弃,那么以后你准备在哪一次遇到这个情况时选择坚持呢?

放弃就会死的那次吗?

你有没有把握不会再遇到满足这个条件的挑战?

你真正的问题不是单纯的“要不要复读”,而是“该不该把放弃的红线画在这里”。

如果是,那么你现在的决定会在下次你遇到同样情况时成为你的重大参考。

这个难度的挑战你放弃了,意味着以后有难度比这个高的你基本不会有勇气去选。而即使低于这个难度的,你也不会贴着上次的红线选,而是会离上次的放弃线向下后撤一段距离再选——后撤很大的一段距离。

因为如果仅仅后撤一米,例如从“剩余物资只够再试一次”后撤到“剩余物资只够再试1.5次”,你仍然会感到“压力太大”,你少说也要后撤到“剩余物资够再试两次”甚至是“够再试三次”。

按这个条件,你能选择的挑战范围就会大幅的缩小。

而且如果你按这个缩小后的“更安全”的条件选择,如果再次失败呢?你不会觉得把这个条件后撤这么些就【一定】会赢吧?

如果你又输了呢?

看到问题了吗?

放弃有“利益之外的损失”。

不但失去原本追求的那个预期利益和之前挑战所消耗的沉没成本,你还损失了你的安全水平线。

这东西很像海平线,上升一点就会淹没一大片陆地,上升到一定程度,原本群山连绵的大陆,就可能变成互不相通的群岛。到时候你在哪个岛上,就要终老在哪个岛上了。

而且坦率的讲,你会发现这些岛上挤满了人,揾食未得更易。

所以,扛住一条战线不只是扛住一条战线的问题,还是一个“满足什么条件才可以再次尝试组织抵抗”的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往往大军对垒,一方大败,往往不只是稍稍退却,而是会一口气跑到长江以南、潼关以西的原因,因为不再加上这个更有把握的重大有力条件,仅仅只是“背后还有一座差不多的城”,刚刚弃守的败军根本不会有勇气去选——因为这个条件已经被验证过守不住。

如果你平时测验的水平就是这个水平,或者客观条件不能支撑再战,那另当别论。

但如果你平时已经达到过这个水平,而且客观条件可以再战,面对如此重大的利益,选择放弃,那你以后只选比这个条件更好的挑战吗?

说到这里,再给你浇一盆冷水。

上面这些道理,你如果是自己想到的,自然不会来问这个问题。

既然你要问这个问题,是被人提示才有这个意识,这种“被教授的领悟”带给你的斗志是要打折的,因为到紧要关头,你会怀疑“会不会是那个人骗我”。

你看到这篇东西才开始被鼓动起斗志,这份被鼓动的“非出于自觉”的斗志是成色不足的。

成色不足的斗志够不够支撑你再战的决心?

这盆冷水先浇下去。

怎么样?淋完冷水,打过折的斗志还够用吗?还要不要上马再战?

如果你淋完这盆冷水,剩下的斗志还够用,那么这份不服气可以抵消掉“非自觉”打掉的那份折。

没人会给你保证“再战必成”。

何去何从,自己掂量,自己决定。

作者:q9adg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21295375354029572/answer/1922581848472650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