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接近崩溃的全职妈妈该如何找到生活的意义?

#水太凉#

金钱就是时间,时间就是心情,心情就是教育。

啥意思呢?意思是全职妈妈要尽可能的投入金钱去换取可以换取的休息机会、社交机会,让自己处在一个心理愉悦水平稳定可持续的状态,带着一个愉快的、少焦虑的心态去育儿。

具体来说,要多用保姆、机构服务、可以节约时间精力的产品来确保自己不过劳,有充分的睡眠时间和足够的娱乐时间。

你对比自己上一周的状态,应该感觉没有明显的消耗感、精疲力竭感。

你不快乐,那就一定要先解决掉不快乐问题。该扩大投入就扩大投入,甚至该举债可以适当举债。

一定要赶在自己枯竭之前解决掉自己日渐枯竭的问题,否则一旦你抵达枯竭的底线,你的枯竭会引发一连串的情绪连锁反应和难以遏制的恶性循环,导致整个家庭生活的急剧恶化。到时候无论正在面对什么困难,这些困难都会加倍的危急起来,抑郁概率会直线上升。

换言之,在小孩子尚未形成长期记忆的阶段,孩子的母亲才是整个育儿努力的最薄弱环节,而不是孩子本身。

举点具体的:

例如,如果无法全部负担,那么同样两种配方奶粉,可以选择合格而较便宜的那种,把预算省下来请更好的保姆或者延长保姆的工作时间,转而投资在母亲的轻松感上。

所有的关于婴儿的衣食住行,都可以做这样的“良好即可、不必极优”的安排,转而投资在母亲的压力分担、精神舒缓上。

如果母亲是全职育儿,那么每周有一天周末休息是必须的。是父亲接手也罢、保姆接手也罢,母亲必须有一天时间可以去会友、休息。

婴儿的待遇可以妥协,母亲的可持续性绝不能妥协。

这道理很简单——坦率讲以人类现有的工业能力和技术水平,婴幼儿一般用品的质量早就远远过剩了,只不过你非要往“尽可能好”的方向去搞,那可以贵到九霄云外。

一旦指导思想错误——尤其是母亲自己的思想错误——极易无意识的、傲慢的搞“我受点苦没关系,一切都要给宝宝最好的”这种深刻伤害总体可持续性的策略。

一旦这么做,首先一定会导致财力极为紧张,进而导致经济支柱——常常是父亲——精神压力极大,同时导致母亲自身日渐枯竭。

然而这个策略的实际收效非常微弱——坦率讲,贵了一倍的纸尿裤,贵了两倍的婴儿车和贵了三倍的保温毯,对婴儿造成的实际福利远远的无法弥补父母双方精神抑郁、家庭气氛逐渐中毒,乃至于酿成关系危机的伤害大。

再说一遍,幼儿形成长期记忆前,“育儿”的核心是【照顾好母亲】。

父亲一方要一次又一次的坚决地纠正新手母亲的任性纵欲行为——因为不眠不休的“照顾婴儿”是一种任性的纵欲

那不是在满足婴儿,而是在满足自己,而且是在浪费家庭的宝贵资源——母亲的精力和情绪能量——用在兽性享乐上。

不错,这不是什么“伟大母爱”,而是母兽不顾后果沉迷享受激素刺激。

这是兽性,这不是爱。

你要是懂得爱,你就按惯例给我出门去按摩,去看电影,去跟你的闺蜜喝茶。

去睡觉,去泡浴缸。

我水给你放好了,熏香也给你点上了,你少废话。

快点滚去享受人生。

你去享受人生,我看孩子,我没看好,你回来骂我打我,我请人、我改进,你还是要把该享受的人生老老实实享受好。

这不是“自私自利”,这是重大使命,这才是“神圣的母爱”。

一个愁眉苦脸整天想zs的妈,挤出来的奶都有毒。

你想宝宝好,你先脸上有光。

ta穿什么纸尿裤、坐什么婴儿车、穿什么鞋子、喝什么奶,都不及你脸上有光这一条百分之一重要。

谁要那种只能活三集就会挂在墙上、还把我搞成里外不是人的“伟大的母亲”?

我话讲完,不接受反对。

限你三分钟之内弃械投降,从现场消失。

水凉了活该。

作者:q9adg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7676063/answer/1920262173826987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