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武术班学了三年了,又到交费期,不知道该不该续费?

#艺业#

儿子武术班到交费期了,每年这时候就特别纠结,本来挣得就不多,天天紧紧吧吧的过日子,有了这四千三确实能松快不少,但是我知道攒不下,可能会拿着这些钱带他去看世界,也可能用在别的地方,但是看世界几天也就花完了,这些钱他可是可以学一年呢,又觉得好像续费性价比会比出去玩高一点。但是如果续费了,出去玩预算可能整个暑假也就周边游两天的样子。不知道出去玩见世面和继续学武术哪个对孩子的成长帮助大一些……
儿子学了三年了,学的比较慢,一开始是我强行给他报的,想让他有个强壮的身体自信一点,后来他自己也习惯了,今年问他续不续费了,他说,续吧,要不这三年就浪费了,又觉得孩子挺懂事。这三年他考级考了三级,一共九级,但是教练说前三级简单,后面会越来越难的,我觉得以他的速度考到一级可能还需要不止六年,每年学费四千三,就算再学六年的话也需要25800,儿子现在三年级,学6年正好初中毕业,那时候如果考不到一级也只好放弃了,但那时候儿子可能会收获一个好身体,还有比较可能会比现在自信吧,这么看的话可能到那时候如果考不到一级不得不放弃的话可能也比较痛苦吧。儿子想学的原因是,去年元旦班级里表演了一下,收获了一点小小的虚荣心,他觉得这是自己能拿得出手的一种小才艺。
儿子现在有三个课外班,一个武术每年4300,一个美术每年3500,还有一个练字班每年3680,美术是他自己喜欢强烈要求报的,练字是我觉得有必要的,这两个不纠结,唯独武术,每年到这时候就特别纠结,这个武术班一节课三小时,也练体能,鲤鱼打挺,横叉什么的,还要学武术套路,然后每两周有一节课有一小时可以打实战。虽然儿子不精通,但是男孩子学一点起码在外面不会柔柔弱弱的。因为我和老公加起来年薪6万左右,每年光课外班加上保险就用掉一大半,所以武术班续不续费拜托大家帮我拿拿主意吧

子女的课外兴趣,如果要投,要投什么?

绝对不要首先考虑所谓的特长、考级、留学加分因素,也不要优先考虑所谓的“小孩感兴趣”因素。

为什么?

因为你优先考虑所谓特长考级留学因素,你的功利性太强,等于提前为子女强行指定了前半生轨道。此后的十年,你和子女的关系会越来越激烈的冲突,以至于有极大的概率,子女会因为憎恨你的逼迫而刻意毁弃你选择的这个目标。

练了七年武术,从第五年开始,最恨的就是武术,恨了还练个什么鬼?于是越练越稀烂,越稀烂越吵、越打。最后要么你闭嘴,要么ta跳楼。

第二,你选的时候自认为热门,等ta练完十年,还是不是热门,这热门有没有热到人满为患水泄不通,那可真不好讲。

十年长征,越走越觉得天暗,你想善终、谈何容易?

所以你一开始独断专行自作聪明去做这决定,就这个行为本身就诅咒了这件事,极大的削减了这事有好结果的概率。

为什么又不要以所谓“小孩感兴趣”为决定因素?

因为任何功夫练久了都要经历痛苦折磨,雄关漫道真如铁,到时候你来“激励”ta,“引导”ta,对ta都一样构成一个荒唐的局面——我感兴趣所以开始的,现在不爽了,我不感兴趣了,为什么我不能结束?

我不感兴趣了啊,不好玩了啊,一点都不感兴趣了啊,你为什么要逼我?

行,你逼我是吧,我得到教训了——以后我只要对任何你可能认可的东西流露兴趣,都是给我自己挖一个大坑。一定会发展成你极度热情的让我入坑,而我要退坑时你往下踹我还填土。

我智商正常,我以后要再犯流露兴趣这种愚蠢的错误,我就不是你儿子,我tm是你孙子。

第一个不感兴趣的,就是学习。

你对啥感兴趣,ta就必须“不感兴趣”。不然呢?一旦“志趣相投”,没三个月就要演变成“苦口婆心苦苦相逼”。

你想要搞成凡你盼望的,ta都故意表演生怕你觉得ta也有兴趣吗?

你这样干,会把“感兴趣”这件事整个的给ta搅合了。

那要以什么为转移选业余项目?

选能交朋友、能经事的项目。

冲着交朋友,结关系,历世事的目的选项目。

你其实仍然可以选小提琴、选画画、选武术、选篮球,这其实跟项目本身无关,而仅仅跟你支持ta选择的用意有关。

幼儿成长,要在学校教育体系之外,另外有一个社交生态、一个经历线程,以进一步的促进ta良好的社会化。

这才是你为子女选择、支持课外兴趣的关键要素。

你是要在学校老师之外,另外为ta寻找一个或多个非学校的老师。

你是要在学校同学之外,为ta另寻一群同学、师兄弟、队友。

是要在ta学校生活的喜怒哀乐之外,另外为ta再铺一条悲欢离合的故事线。

为什么?

因为这样你就有两层故事可以讲,两组经验教训可以为ta解析、两个场域可供ta思索验证自己的社会技能,可以更稳定、深入、立体的帮ta理解社会的基本逻辑,摸到社会的脉搏、习得与社会合作的技巧。

你在学校里跟哥们大吵了一架对吧?你怎么知道是你对还是ta对?你在武术班里跟师兄弟是不是也吵了这么类似的一架?这就说明这不是简单的对方的问题,你就要多想想怎么避免这个问题。你英语学来学去很烦,这个过去式变形就是背不会。那么你那个侧手翻不也是很烦,拖来拖去练不会,你怎么一咬牙练会的还记得吗?是不是怕麻烦反而最麻烦,不怕麻烦最不麻烦?

只有一条线,父母很多工作都不好做、很多话都没法说,一举例就只好拿“我当年”的来“以身作则”。这跟你能拿子女自己的另一层亲身经历对照举例的效力相差几个数量级。

并且,子女有两个人际圈,即使在一个圈内有暂时的挫败,另一个圈还能点亮ta的半边天,ta的绝望情绪发展至少慢一倍,这会大大的提高你教育的容错性。

这些才是另辟课外战线的战略价值。

父母对子女的最大的、甚至是唯一的教育责任,是帮助子女最大限度的完成社会化。

不是帮ta搞个好文凭,不是弄个好专业。

而是帮ta学会拎得清、处得好、受得住这三件事。

帮ta分清是非好歹,学会趋吉避凶,见到好人能结交,见到坏人能应付,吃了苦头能自我开解,有了运气能不得意忘形。

做不到这些,你帮ta求的任何铁饭碗都能打碎,攀的任何高枝都能变成ta的绞刑架。

能做到这些呢?其实不管你为ta选的是什么项目,只要能把这些必然遭遇的喜怒哀乐悲恐惊一一消化了,ta都能坚持十年二十年。

再平淡、再漫不经心的坚持十年二十年,都必然会结出有分量的果子。

你反而会看到ta在学习上和这课外兴趣上双双结出果实。

能写算法又能拉小提琴,而且关键是人情练达、人格坚韧,一辈子兴趣不散,功夫不废,不说凤毛麟角,也已经至少是百中无一了。

是这个人情练达、人格坚韧才是核心、是根基,是保障,而不是什么文凭专业级别。

有这个,干什么专业都能持久,都能成才,都能结果,不会今天跟老师闹个别扭就不学了,明天跟同学吵个架就不去了,后天跟领导呕个气就不干了,下个星期跟恋人争个帖子就分手了。

做不到,学什么都是一场空。甚至越努力、越危险——逼到博士读完跟你同归于尽都干得出来。

不要搞错了课外兴趣的真正价值,再说一遍,这跟选什么项目无关,就像跑步选择跑哪条路不是关键,用什么姿势跑、为什么目的跑才是关键。

为正确的目的——即只是为了让你借着这项目体验更多的人生、更快更立体的成熟——你选什么项目都行,考到几级、拿到几段都行。

考不考,入不入段,都行。

这也顺便把你从“倾家荡产搏个段位机会”这种病态心理里解放了出来,你家庭气氛会比那些“你学了十年难道连个业余一段都拿不到”的健康一万倍。

你自己命都长十年。

而恰恰是你这个放松的、只专注在帮ta不断解开心结、获取解开心结的经验的态度,会最有效的护持ta的兴趣,激发ta的斗志,反而奖杯一个接一个往家里抱,以至于太多了,ta自己也不太在乎了。

这就是正确答案,不必别寻了。

作者:q9adg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25368074854471128/answer/1926175815420351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