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了,我能理解还有戒网瘾学校存在,但不懂为什么有父母要把孩子送进去,毛坦厂衡水满足不了他们吗?

#地狱尽头#

看到一个小孩。

大约只有四五岁,姥姥带着在吃早餐。早餐店是那种百年老品牌的连锁店。

小孩坐在座位上,姥姥去排队买餐。

小孩每隔大概一分钟就会大喊“姥姥,过来!”

只要姥姥的瞬移术式还没完成,这小孩就会以两秒每次的频率沿指数曲线加大吟唱音量。

“姥姥,过来!!”

“姥姥,你快过来!!!”

直到姥姥闪现。

来了不是帮他干了点啥,就是低声解释几句。

然后就又去排队买餐。

然后又“快过来!”

又低声解释几句。

然后又“过来!快过来!”

每一次都声震屋瓦,整个餐厅的人都听得到。

循环n次之后,姥姥终于买到了一碗馄饨。

接着开始喂馄饨。

一边喂,一边小声解释刚才为什么没有办法满足ta的xx要求。

然后要求“乖,张嘴”。

小孩张嘴。

“乖,张嘴对着我。”

小孩张着嘴转向姥姥方向——对,他刚才是张了嘴,对着桌子对面的我,而他姥姥坐在他旁边。

接下来是无数个 小声解释 + 张嘴 + 张嘴对着我 + 小声解释 + 张嘴 + 张嘴对着我。

这位小孩整个过程中既不吭声表示接受他姥姥的解释,也没有看过他姥姥一眼——包括“张嘴对着我”的时候都没有。

从始至终,他跟他姥姥的对话可以用一种模式概括:小孩发出大声发出指令,不断重复指令,直到指令被满足或者在无限的小声解释中被下一个指令替代。

姥姥仿佛一台提前上市的家政机器人。

我一直在观察这个奇妙的社会样本。

问题到并不在这个小孩如何奇葩上,而在于整个餐厅的人身上。

不必太早,如果是在四五十年前,如果一个小孩当众这样的对待自己的姥姥,几乎毫无疑问会遭遇社会的严厉斥责。

带你爹的师傅马上放下筷子——“你怎么能这么跟你外婆说话?马上道歉!不然马上告诉你爸屁股给你打开花!”

你要再翻橇,说些欠教训的屁话,老张师傅当场脱鞋给你两下。

“回去就说车间张爷爷打的,觉得我打得不对,让你爹来找我”。

你爹几个胆子敢去找张爷爷算账?师傅叫他罚站半小时他气都不敢出。

老张师傅狠揍你一顿,你爹还得谢谢他,要跟师傅检讨自己家庭教育失误。

如果家人胆敢护短,那么这家人就会被看作“毫无家教”的低贱人家,在整个厂区、乡里沦为笑柄并开始遭受实际损失——例如丢掉分房机会、失去承包权。

因为你家子女是王八蛋,谅你家你也不会再有前途,把资源分给你家只会被你家的小畜生浪费掉。厂里、村里的资源是有限的,别家尚且吃不饱,谁要分给你们这种没有基本伦理道德的破落户吃?

公开场合对祖父母翻白眼、甩脸色、发号施令,都是对整个社区都不可容忍也不会为之辩解的大罪,爹妈不打你,爹妈以后就不要混了。

爹妈哪怕为了恐惧这种羞耻之事对家门前途的影响,也往往要当众把小畜生明正典刑,打个屁股开花。

一家兄弟三个,小崽子要是敢做这种牲口事,都不能等爹妈动手,大哥二哥就得动手。大哥二哥敢不动手,自己都得挨一顿。

你家没有家教,绝不是你家自己的私事,你也是在丢我们整个张氏家族的脸,丢我们整个大院的脸。

你敢护短你试试?

现在这个强大的伦理网络不存在了。

你家就只是你家,你家没有家教,既不是我们张氏家族的问题,也不给我们大院的问题。不再有与你利益息息相关的整个社区来提供这种社群压力,支持你、帮助你、迫使你执行正确的伦理教育。

相反,有无数的所谓“先进思想”“现代教育理念”以及受到青少年极大影响的网络舆论会站在这个小孩一边,鼓吹“无痛教育”“说服教育”“快乐教育”。

原本的同盟军,现在已经形同陌路,甚至站在了反面,父母与子女的权力平衡极大的向子女方向偏移了。

这个小孩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

他无需任何智慧就可以通过简单试错发现“不断大声重复指令,指令就会得到满足”。

因为父母、祖父母们能对抗这种几乎毫无智商的策略的一切手段现在都是非法的、“不道德的”“反人权的”“不人道的”了。

你只能“讲道理”。

只能“积极沟通”。

不然你就要在违法、不道德、反人权、不人道中间选一个罪来犯。

ta还是个孩子嘛。

ta都哭了 / zc / zs了,你们还要要求这,要求那,你们也太残忍了。

父母实际上已经没有说“不”的权利了。不信你们谁觉得自己智慧超群,可以到评论区模拟一下说“不”,让模拟熊孩子们跟你打打对抗,看看你到最后除了放弃之外,到底有什么合法的手段和敢于zc、zs的子女对抗。

一旦子女走了暴力对抗到底的道路,事实上已经被剥夺合法暴力权的父母就只剩下打破法律和“公共道德”边界的选择才有可能获得均势。

因为子女可以仗着“年幼无知”无限的、无责任的使用一切语言及行动的暴力行为,而父母却根本不行。

子女是没实力,但在社会舆论和法律的保护下,却有着事实的滥用暴力而不受追究的权利。

父母的确有实力,但却在社会舆论和法律的约束下,在事实上没有任何使用暴力的权利。

父母事实上只有“将已经被视为违法的暴力教育权外包”这一条选择了——这其实就是“戒网瘾学校”的真正生命力来源。

我替这位小男孩推算了很久,很遗憾,从他姥姥身上所折射出的整个家庭教育完全失灵的状态来看,这个家庭最后恐怕很大概率只有选择某种形态的“网瘾学校”这一个选择了。

别看他只有这么几岁,但他已经吃了恶魔的果实,并且找到了父母、祖父母的系统性弱点,充分的尝到了甜头,验证了“可行性“。

当然他的父母家人会尝试各种教育专家、心理医生、精神医师,但事实上这些人加在一起也对抗不了“不满足我我绝不罢休”这一条无脑的策略。

ta们很可能最后只有诉诸戒瘾学校。

作者:q9adg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5723708338/answer/1890062681437874000